图片
以下从经方药证理论角度,结合张仲景《伤寒论》原文及胡希恕、冯世纶等近现代经方家的学术观点,对葛根汤的方证核心、配伍机制、临床应用及禁忌进行系统分析:
🌿 一、方证核心与病机本质
1. 经典病机:风寒束表,经输不利,津液不布
《伤寒论》原文: “太阳病,项背强几几,无汗恶风,葛根汤主之”(第31条); “太阳与阳明合病者,必自下利,葛根汤主之”(第32条)。病机解析: 风寒外束:寒邪闭表,腠理闭塞→ 无汗、恶风、头痛;经气不利:邪客太阳经输,津液不达筋脉→ 项背强几几(僵硬拘急);内迫阳明:表邪未解,内迫大肠→ 自下利(腹泻清稀)。胡希恕注: “葛根汤证的关键在于'项背强几几’,凡见肌肉僵硬、痉挛属表实者,皆可考虑”。冯世纶按: “葛根汤属太阳病,其本质是风寒表实兼经输不利,非单纯邪气之分,乃症状差异之辨”。2. 辨证要点(三症一舌脉)
主证
病机解析
鉴别要点
项背强几几
津液不布,筋脉失养
颈肩僵硬如板,活动受限(区别于一般头痛)
无汗恶风
风寒闭表,卫阳被遏
皮肤干燥无汗,遇风寒加重
自下利
表邪内迫阳明,大肠传导失常
大便溏薄无臭(非湿热痢疾)
舌脉特征:
舌淡苔薄白(寒邪在表);脉浮紧或浮数(表实兼津滞)。特殊证候:
呕逆:表邪犯胃,胃气上逆(葛根加半夏汤证);痉病:无汗小便少,口噤不语(刚痉前期)。🔬 二、配伍机制与药证对应
1. 君臣佐使结构
药物
剂量(经方/现代)
配伍地位
核心药证
作用机制
葛根
四两/12-30g(君)
升津舒筋
项背强痛、下利
“起阴气,生津液,散邪解肌”(《本经》)
麻黄
三两/6-9g(臣)
发汗解表
无汗恶寒、身痛
“开腠理,透毛窍,散风寒”(《方义》)
桂枝
二两/6-9g(臣)
解肌温经
头痛、恶风
“温通经脉,助麻黄发汗”(胡希恕)
芍药
二两/6-12g(佐)
养阴缓急
筋脉挛痛、腹中隐痛
“敛阴和营,柔筋止痛”(冯世纶)
姜草枣
姜9g/枣12枚/草6g(使)
和中护胃
呕逆、纳差
“调和营卫,防麻葛伤中”(《医宗金鉴》)
2. 配伍精义
辛温解表与升津并举: 麻黄+桂枝 → 发汗散寒(针对表实无汗);葛根+芍药 → 升津舒筋(针对项背强急)。去滓再煎法: “先煎葛根、麻黄去沫,防其燥烈耗津,后纳诸药调和寒温”(仲景原法)。争议点:
葛根用量: 项背强甚者需重用至30g(叶橘泉经验);下利者轻用(12g),防升散太过。💊 三、临床应用与现代拓展
1. 经典适应证(《伤寒论》)
太阳伤寒兼项背强:恶寒无汗+颈肩僵痛(感冒初起);太阳阳明合病下利:表证未解+腹泻清稀(胃肠型感冒)。2. 现代扩展应用
疾病类型
核心指征
作用机制
名家经验
颈椎病/肩周炎
颈肩僵痛遇寒加重
扩张血管,改善血供
胡希恕:“现代颈椎病用之效如桴鼓”
痤疮/鼻炎
面疮色暗、鼻塞流清涕
抗炎抑菌,调节免疫
叶橘泉:加桔梗、辛夷治鼻窦炎
早期痢疾/肠炎
腹泻清稀伴恶寒无汗
抑制肠道蠕动,抗病原体
刘渡舟:“下利乃表邪内迫,不可早用止涩”
荨麻疹/湿疹
皮疹遇冷发作,瘙痒无汗
抗过敏,调节皮肤屏障
加白鲜皮、地肤子增强祛风止痒
失眠伴项强
失眠+颈背僵痛、无汗
调节脑-肠轴,缓解肌痉挛
高立珍:治阳不入阴型不寐
3. 合方与加减
呕逆:加半夏9g → 降逆止呕(葛根加半夏汤);咽喉痛:加桔梗6g → 利咽排脓(葛根加桔梗汤);湿热下利:加黄芩9g、黄连3g → 清热燥湿(葛根芩连汤化裁)。⚖️ 四、类方鉴别与误治警示
1. 类方鉴别
方剂
病机特点
鉴别要点
桂枝加葛根汤
表虚津亏(有汗项强)
汗出、脉缓(无麻黄)
麻黄汤
纯表实(无项背强)
喘为主症,无下利
葛根芩连汤
表未解+里热(喘而汗出)
肛门灼热、口渴
2. 误治警示
表虚误用: “自汗脉弱者禁用 → 麻黄发汗加剧津伤”(《伤寒论注》);里热混淆: “高热烦渴者忌用 → 当用白虎汤,辛温助火”。⚠️ 五、使用注意与禁忌证
1. 绝对禁忌
表虚证:自汗、脉弱、恶风(属桂枝汤证);阴虚火旺:舌红少苔、五心烦热(当用滋阴剂)。2. 慎用对策
高血压/心脏病:麻黄减至3g,加钩藤15g → 平肝降压;胃虚呕恶:加生姜至15g,大枣加量 → 和胃止呕。3. 煎服要点
经方煎法:先煎麻黄葛根去沫 → 减燥烈之性(仲景法);服药反应: “服后脊背发热为瞑眩,经气疏通之兆”(叶橘泉医案)。💎 结语:葛根汤的经方药证核心
本方是“解表升津,舒筋止利”的靶向方,其应用关键在于:
表实证(无汗恶风) + 经输不利证(项背强几几) + 内迫下利证(腹泻清稀)
临证三要:
抓主证: “项背强几几与无汗并见”即用(胡希恕经验);腹诊无抵抗(区别于实热结胸)。控药量: 葛根:项强甚者用20-30g(升津舒筋);麻黄:体弱者用3-6g(防过汗伤阳)。拓展应用: 现代疑难病(类风湿关节炎、放射性皮炎);精神-躯体共病(焦虑伴肌紧张)。警示:
“无汗为用方眼目”(吉益东洞)——有汗者禁用;
“下利非里虚,早涩反留邪”(刘渡舟)——表解利自止。
葛根汤临证要诀:
项背强几汗不出,恶风下利太阳伤;
葛四麻三桂芍二,草二姜三枣十二。
参考文献综合:
《伤寒论》原文与方义(第31、32条);胡希恕“项背强几几”学说、冯世纶“太阳病本质”理论;叶橘泉辨证-辨病-辨体质体系;现代药理与临床应用(血管扩张、抗炎机制)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